年内已有91位基金经理离职,复盘历史上的“离职潮”
仅次于2019年同期93名和2015年同期105名。离职潮 易方达明星基金经理林森近日已离职,年内在此之前还有农银汇理明星基金经理赵诣、位基中欧基金投资总监周应波等。金经 伴随市场走低,理离“赚钱效应”下降,职复有市场人士提出,盘历基金经理又一波“离职潮”已经来袭。史上 Choice数据显示,离职潮截至5月17日,年内2022年离任的位基基金经理数量达到了91名。从2015年以来看,金经在过去8年间,理离这一数据仅次于2019年同期93名和2015年同期105名。职复 第一财经记者复盘过去8年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离职数量,盘历及基金经理变动率(基金经理卸任产品数量占基金公司总体产品数量的比率)后发现,2022年内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平均变动率,处于过去8年最低水平。不过考虑到疫情封控等特殊因素,今年全年基金经理离职情况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复盘基金经理“离职潮” 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市场中162家公募基金公司的平均基金经理变动率为10.55%,这一数据低于近8年的平均水平。 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工银瑞信基金、博时基金、天治基金的基金经理离职数量达到4名,为全市场最多;而天治基金、金鹰基金、中邮创业基金、申万菱信基金、汇添富基金今年离职基金经理数量也达到3名。 从基金经理变动率来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基金经理变动率达到了200%,恒生前海基金的基金经理变动率则为80%,达诚基金基金经理变动率则达到了50%。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公募基金管理人投资者保护状况评价报告》来看,2021年公募行业基金经理发生变动的情况同样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水平。 报告显示,2021年纳入评价的144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经理年内共发生变动3929次,平均每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经理变动27.3次,较上一年度增加 4.6次。 从各公募基金管理人的情况来看,基金经理变动率为0的有6家,占比4.17%;变动率介于 0~0.5(含)的有64家,占比44.44%;变动率介于0.5~1(含)的有60家,占比41.67%; 变动率介于1~2(含)的有14家,占比9.72%。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数据显示,复盘历史上基金经理离职潮出现的历史阶段。权益基金经理离职人数高峰主要出现在2015年第二季度、2021年第三季度、2022年第一季度和2015年第三季度,离职基金经理人数分别为85人、55人、45人、45人,对应Wind全A季度收益分别为22.46%、-10.04%、-32.92%和-13.92%。可以看到2015年市场极端行情下出现了权益基金经理离职潮。 信达金工与产品研究团队从整体时间区间看季度市场表现与权益基金经理离职人数的相关度后发现,2000年初至今,Wind全A季度收益与权益基金经理离职人数相关性并不大。 因而,他们认为市场涨跌方向或者剧烈波动行情并非显著导致权益基金经理离任,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决定性。 “反思历次出现的基金经理离职潮,特别是顶流基金经理‘公奔私’现象,一方面,公募产品投资限制约束相对严格,相较而言,私募基金在个股持有比例与仓位变动等方面更为灵活;另一方面,公募基金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可能是基金经理加入私募基金行业的主要动因,不同于公募基金的相对收益考核,私募基金的绝对收益考核机制与灵活的股权激励机制,更利于能力边际圈全面均衡的基金经理发挥其实力与主观能动性。”信达金工与产品研究团队表示。 的确,今年不少公募资深基金经理在离任后,选择创立或者加盟私募。 今年2月,兴证全球基金原副总经理董承非正式宣布加入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任公司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 同样于1月份离任的华安基金原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崔莹也已加盟上海勤辰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崔莹基金从业证书的变更日期为2022年4月26日。 未出现赎回潮 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是,慕名而来的投资者,是否会因为基金经理的离任而大比例选择赎回? 从已经离任的基金经理产品规模来看,虽然总体规模略微减少,但大比例的赎回并未发生。 例如,董承非在2021年10月20日卸任了兴全趋势投资、兴全新视野两只代表作,截至卸任前的2021年三季度末,上述两只基金的基金份额分别为341.47亿份、104.33亿份,到了最新的2022年一季度末,两只基金的基金份额分别为336.01亿份、81.28亿份,虽然有所赎回却相对可控。 再比如,2021年12月17日,中欧基金前投资总监周应波卸任了中欧时代先锋、中欧互联网先锋、中欧明睿新常态等基金的基金经理,截至卸任前的2021年三季度末,上述三只基金的合计基金份额为227.84亿份,到了2022年一季度末,三只基金的合计基金份额为206.1亿份,平均每只小幅减少了约7亿份,也未发生大比例赎回。 从市场总体而言,近期股市下跌中也没有出现基金集中赎回。 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5月10日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杠杆资金规模有限、风险可控,公募基金总体是净申购,没有出现集中赎回。 复盘历史上历次赎回潮后,信达证券研报显示,在熊市初期偏股型基金的赎回压力最大,赎回影响持续半年左右,到熊市中后段赎回压力逐步减弱。在熊市初段,基金赎回份额往往会达到高峰(2015年Q3和 2018年Q1),到了熊市中后期,赎回压力会减轻,比如2016年初和2018年下半年,基金赎回压力都不是很大。 一方面,熊市初期保险等机构资金可能会有较多的赎回,另一方面,在牛市顶点往往新发基金会达到高位(比如2015年第二季度和2017年第四季度-2018年第一季度),新发基金封闭期过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赎回,一般滞后于新发基金高峰1-2个季度。 但是从2022年一季报的数据来看,存量基金净赎回份额仅为262.8亿份,比2021年四季度更低。存量基金净申购率也在继续回升,暂时还没有出现赎回风险,目前仍然需要观察二季度的数据。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2023年3.67万亿地方债到期,地方正申报2023年再融资债券需求
- *ST紫晶:中信建投配合掩盖4亿违规担保,上市前业绩疑云密布
- 比亚迪日夜排毒?长沙调查组进驻,交付或受影响
- 文在寅发表卸任演说:卸下了沉重的包袱
- 缺货程度堪比首发!iPhone 14 Pro发货已延期至2023年
- 红星美羚:该“死磕”什么?
- 穆迪报告:个人养老金计划中银行将获益最大
- 盘点22家本土车企一季报:供应链承压、业绩分化明显
- 中邮证券:首予敏华控股推荐评级 海外产能扩张释放支撑业绩
- 银行保险机构再迎专项整治!加强穿透监管、严防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纵掏空机构风险
- 中青宝李瑞杰下台记
- 券业版“个人征信系统”即将上线 如何衡量券商是否靠谱?
-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肖星:再保险要坚守本源 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 俄驻波兰大使被泼红色染料 俄方:不会被吓倒
- 温州特斯拉失控车主公开道歉:捏造特斯拉自动加速刹车失灵等言论
- 奈飞败局:引以为傲的“奈飞文化”是如何衰败的
- “西方很奇怪,这等于要求乌克兰投降”
- 台媒炒作:辽宁舰现身台湾东部 美日来了三艘航母
- 解放日报头版:大上海保卫战,一个个“堡垒”,必须这样攻下来
- 盛松成: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二季度
- 搜索
-